- 索 引 號
- 07B070515202201013
- 信息所屬單位
- 計劃財務司
- 信息名稱
- 關于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第05101號提案答復摘要
- 文 號
- 農辦案﹝2022﹞237號
- 生效日期
- 2022年12月24日
- 發布日期
- 2022年12月24日
- 內容概述
- 會同國家有關部門,積極研究加大對糧食生產支持力度,持續加大投入、完善支持政策體系,調動農民務農種糧的積極性,加快推進以農田水利設施為重點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多措并舉提升種糧社會化服務水平,積極促進糧食生產適度規模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不斷夯實我國糧食生產基礎。
- 索 引 號
- 07B070515202201013
- 信息名稱
- 關于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第05101號提案答復摘要
- 文 號
- 農辦案﹝2022﹞237號
- 信息所屬單位
- 計劃財務司
- 生效日期
- 2022年12月24日
- 發布日期
- 2022年12月24日
- 內容概述
- 會同國家有關部門,積極研究加大對糧食生產支持力度,持續加大投入、完善支持政策體系,調動農民務農種糧的積極性,加快推進以農田水利設施為重點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多措并舉提升種糧社會化服務水平,積極促進糧食生產適度規模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不斷夯實我國糧食生產基礎。
關于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第05101號提案答復摘要
發布時間:2022年12月24日
字體:[大 中 小]
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下,中央財政強農惠農政策力度不斷加大,實施方式不斷優化,基本形成了以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業綠色發展為主要目標,涵蓋糧食生產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和主要利益主體的糧食支持保障政策體系,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是完善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近年來在堅持糧食最低收購價基本政策框架不變的前提下,重點錨定生產成本,同時適當兼顧市場供求、國內外市場價格和產業發展等因素,切實發揮政策托底功能。最近3年,國家連續提高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有效發揮了引導作用,市場機制作用得到有效發揮,對保持糧食生產總體穩定和穩定農民預期發揮了積極作用。二是加大種糧補貼力度。2022年,中央財政繼續加大糧食生產支持力度,實施了產糧(油)大縣獎勵、稻谷補貼、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農業防災救災和金融保險等一攬子支持政策;為緩解農資價格上漲對農民種糧收益的影響,中央財政先后發放三批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并按照“誰種糧、誰受益”的原則,將補貼發放到實際種糧農民手中。三是提高農業保險保障水平。2022年,中央財政繼續加大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力度,實現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13個糧食主產省全部產糧大縣全覆蓋,并在黑龍江、內蒙古啟動大豆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試點,大幅提高糧食作物保險保障水平。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財政部等有關部門持續加大糧食生產支持力度,進一步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和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全方位夯實我國糧食生產根基。
二、關于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
近年來,我國始終堅持立足國內保障糧食基本自給的方針,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持續提升糧食生產能力。一是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2021年經國務院批復實施的《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明確,以提升糧食產能為首要目標,堅持新增建設與改造提升并重,健全完善投入保障機制,加快推進以農田水利設施為重點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建設標準和質量。2022年,共支持建設1億畝高標準農田。二是加大黑土地保護和退化耕地治理力度。2022年,繼續支持推進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和保護性耕作,聚焦黑土地保護重點縣,集中連片開展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重點推廣秸稈還田與“深翻+有機肥還田”等綜合技術模式。針對玉米、大豆、小麥等旱作作物,支持推廣應用秸稈覆蓋免(少)耕播種等關鍵技術,持續優化定型技術模式,穩步擴大保護性耕作實施面積。持續在耕地酸化、鹽堿化較嚴重區域,集成推廣施用土壤調理劑、綠肥還田、增施有機肥等退化耕地治理措施。因地制宜采取品種替代、水肥調控、農業廢棄物回收利用等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產技術,加強生產障礙耕地治理。三是抓好撂荒耕地復墾復耕。針對近年來一些地方出現的耕地撂荒問題,落實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國辦發〔2020〕44號)、《關于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行為的通知》(國辦發明電〔2020〕24號)文件要求,我部會同有關部門印發《關于統籌利用撂荒地促進農業生產發展的指導意見》(農規發〔2021〕1號),對有效遏制耕地撂荒、抓好撂荒耕地復墾復耕等工作作出系統部署,要求各地堅持分類指導,有序推進撂荒地利用,改善耕種條件,引導支持農民復耕。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有關部門,繼續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持續抓好撂荒地復墾復耕,繼續穩定實施黑土地保護利用,不斷提升耕地質量。
三、關于促進種糧社會化服務和培育新型種糧主體
近年來,中央財政不斷加大投入、強化扶持,增強種糧社會化服務供給。一是發展糧食生產社會化服務。聚焦圍繞糧食和大豆油料生產,支持符合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專業服務公司和供銷合作社等主體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根據資源稟賦、產業特點、勞動力轉移程度、農業機械化水平和小農戶生產需求等因素,因地制宜支持各類服務主體集中連片開展單環節、多環節、全程托管等服務,提高技術到位率、服務覆蓋面和補貼精準性,推動節本增效和農民增收。二是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繼續支持從事適度規模經營的種糧農民,開展主體能力提升、種養加能手技能、農村創新創業者培養等培訓,加快培育種糧能手。啟動實施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面向從事糧食生產等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進行系統性培育和綜合性政策扶持,著力打造一支與農業農村現代化相適應,能夠引領一方、帶動一片的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頭雁”隊伍,推動農業農村人才隊伍素質整體提升。三是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2021年,我部聯合財政部印發《2021—2023年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指導意見》(農辦計財〔2021〕8號),選擇部分有條件、有意愿的省份組織開展農機購置綜合補貼試點,實施作業補貼、貸款貼息等補助方式,提高農民購機用機能力。2022年,中央財政繼續安排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支持從事農業生產的個人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購置使用先進適用農業機械。四是加強金融支持農業社會化服務。人民銀行印發《關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銀發〔2022〕74號),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社等發展生產托管服務,穩妥發展融資租賃等業務,推動提升農產品生產規?;鐣?。扎實推進農業經營主體信貸直通車常態化服務,開展救災復產、春耕備耕、高素質農民等專項信貸行動,引導金融機構持續加大對種糧農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信貸投入。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財政部等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支持政策,持續加大對新型種糧經營主體的支持力度,繼續實施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不斷增強種糧社會化服務供給,提升服務小農戶能力,促進糧食生產適度規模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
感謝對我部工作的關心,希望繼續對三農工作給予支持。
農業農村部
2022年12月24日
附件: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