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wmquq"></cite>

  • <b id="wmquq"><wbr id="wmquq"></wbr></b>
    <blockquote id="wmquq"></blockquote>

    <b id="wmquq"></b><blockquote id="wmquq"></blockquote>

      <u id="wmquq"></u>
    中文English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 > 全國信息聯播

    讓“中國飯碗”多裝優質“安徽糧”

    日期:2023-03-07 15:15 作者:史力 李浩 張岳 朱勝利 范孝東 許昊杰 來源:安徽日報 字號: 【字號: 打印本頁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

      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穩定糧食生產和推進鄉村振興”。安徽是農業大省,農業農村發展事關全局。近年來,安徽省堅決扛穩糧食安全責任,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持續推進“兩強一增”行動,糧食產量已連續6年穩定在800億斤以上,穩居全國第4位,以占全國4.3%的耕地,生產了全國6%的糧食,每年凈調出糧食200億斤左右,是全國5個糧食凈調出大省之一,為中國飯碗多裝優質“安徽糧”作出貢獻。

      推進科技強農

      筑牢農業根基

      建設農業強國,利器在科技。在科技強農方面,安徽省實施農業“四新”科技成果轉化行動、種業強省建設行動、種養業提質增效行動、農業全產業鏈建設行動、農業綠色循環發展行動、數字賦農行動等六大行動,為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在良種繁育上,安徽一直有所擔當。近年來,安徽省持續推進作物良種“揭榜掛帥”聯合攻關,全省共有國家級制種大縣1個、國家級良種繁育基地4個、上市種子企業2家、育繁推一體化企業11家。全省年產農作物良種9億公斤,水稻良種連續四年出口量全國第一,糧食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是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提升發展效益的主要推動力之一。要用好農業科技這個“利器”,推進科技強農向種養加儲銷全鏈條延伸。

      “用科技賦能種業技術提升,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準確且快速篩選出預期的良種,具有深遠意義?!比珖f委員嚴建文建議,要聯合相關頭部企業和科研院校建立國家級的人工智能農作物育種篩選技術平臺,建立篩、選、育、播一體化平臺技術并建立相關大數據庫。政府要建設科學育種、智能化育種和管理專項基金,加快我國人工智能在農作物種子篩選應用的開發進度,為糧食安全提供強大支撐。

      “要不斷推進農業科技現代化,促進科技成果在農業生產方面轉化應用?!比珖舜蟠砼韷壅J為,實現農業科技現代化需要加速“三個轉變”:從抓環節向抓體系轉變,構建梯次分明、分工協作、適度競爭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從抓產品向抓鏈條轉變,聚焦底盤技術、核心種源、關鍵農機裝備等重點領域,實現現代農業全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從抓生產向抓生態轉變,創新構建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深度協同,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的現代農業集群化發展新格局。

      落實機械強農

      提升生產能力

      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才能夯實農業現代化裝備基礎。近年來,安徽省繼續實施機械強農行動,推進機械強農向農業生產全過程覆蓋,農機裝備不斷“提檔升級”。截至2022年底,全省已建成高標準農田超過6024.5萬畝,占耕地面積的72.4%。農機總動力突破7000萬千瓦大關,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3%。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保護好耕地,提高耕地質量,才能更好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敖ㄔO高標準農田,是提升糧食生產能力的有效之舉?!比珖舜蟠碲w皖平建議,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需堅持量質并重,確保農田必須是良田。

      “要按照‘誰受益誰管護’原則,明確管護主體、管護責任和管護義務,由管護主體對各項農田工程設施進行經常性檢查維護,確保工程長久發揮效益,切實改變高標準農田重建輕管的局面?!壁w皖平說。

      今年,安徽省將繼續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力度,扎實推進全省農機補短板。全省將完成大型智能農機裝備、丘陵山區適用小型機械和園藝機械等農機裝備研發任務50項,新增水稻育插秧中心120個、糧食烘干中心180個、綜合農事服務中心130個,全面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效益。

      推進農業機械化的同時,還需要發展農業智能化和數字化,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鞍l展數字農業,加速推進信息技術與農業的深度融合,可以促進農業現代化生產與農產品高效流通、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比珖f委員聶磊認為,發展數字農業可以充分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技術,讓農業資源得到更優化的配置。同時,數字農業可以實現農業生產的精確控制,并且能夠降低成本、減少污染、提高效率,縮短農業生產周期,為農民爭取更多發展生產的機會。

      促進農民增收

      激活內生動力

      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安徽省將發展優質專用糧食作為促進種糧農民持續增收的關鍵舉措,重點圍繞小麥、水稻兩大口糧作物,構建“單種、單收、單儲、單加工”的生產發展模式,實現優質優價,促進農民增收。

      “農民是糧食生產的主體,保障農民種糧收益,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對保障糧食安全意義重大?!比珖f委員李霞建議,針對不同層級種糧主體,要建立層級制的利益補償機制,向主產糧省、市、縣、鄉鎮及規模以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戶傾斜。加大對種業、農業基礎設施等薄弱環節補貼力度,逐步縮小糧食種植和經濟作物種植的效益差距。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全國人大代表王紹南對此十分關注?!疤嵘r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最重要一點是要增加農民收入?!蓖踅B南表示,各地應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開展工資性收入倍增、財產性收入擴量、經營性收入壯大、轉移性收入提升等具體行動,推動政府工作報告有關部署落實落地。

      做大做強鄉村產業,壯大農民收入,農民“錢袋子”才能鼓起來?!鞍l展鄉村產業要做好‘土特產’文章,讓特色產業有成色?!比珖舜蟠黻愑氨硎?,要落實產業幫扶政策,聚焦市場需求與農民增收,切實選準主導產業和優勢品種,著力培育特色產業和優勢品種,做細產業布局,做大單品規模。同時,要建立健全“利益同享,風險共擔”的利益聯結機制,鼓勵村集體盤活資本,引導農民將資產、資金、技術等入股合作社,實現產業發展與農民增收齊頭并進。

      2022年,安徽省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1.55萬億元,年銷售額超100億元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家,十大千億級綠色食品產業全產業鏈總產值跨越萬億臺階、達1.1萬億元,同比增長8%,有力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附件:

    看片
    <cite id="wmquq"></cite>

  • <b id="wmquq"><wbr id="wmquq"></wbr></b>
    <blockquote id="wmquq"></blockquote>

    <b id="wmquq"></b><blockquote id="wmquq"></blockquote>

      <u id="wmquq"></u>